《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致敬童年

童年读后感 时间:2020-05-02 16:56:58 我要投稿

  读完一本书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致敬童年,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致敬童年

  说实话,阅读《我们这些大人》一书之前对丰子恺先生的认知和记忆仅仅局限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竹影》、漫画“阿宝两条腿,板凳四条腿”以及一点零零碎碎的“文学常识”,从来不知道他是温情满溢的慈父、永葆童心的老顽童、育儿经验先进的教育家。而无论哪种身份,充盈于字里行间的都是对孩童天性的尊重呵护,颂扬和盛赞!

  第一次读一本看起来那么单薄又那么有意趣的书,断断续续读完,认认真真温习之后,满心满脑的浮现这样四个字“致敬童年”!致敬我的童年,孩子们的童年!

  “童年时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不可再现的一段生活”。谁说不是呢?记忆中的我的童年是物质生活较为匮乏的时光,但又是精神最自由最快乐的时光,永不再来,但却是值得永远珍记和缅怀的时光。

  就像书中所描绘的一样,那些记忆中最温暖最美丽的典藏随着时光的河流缓缓荡漾,夏夜星空下伴着虫鸣露天草席上听着故事睡着的我和妹妹;热望赶集的父亲能带回盼望已久的零嘴;邻居小姑姑珍藏的被我翻看了无数遍的那15本小画册;帮父母干农活时却忙着捉蚱蜢、摘野花,被呵斥了还满心欢喜……都熠熠生辉的闪耀。相比较而言,那时的童年色彩简单但内容丰富,没有繁重的课业、智能的手机、纷乱的诱惑,有的只是原生态纯绿色有机的快乐游戏:用书中一句话说就是“快乐的劳动者”,我曾不止一次的在文章中提到我的童年的幸福和快乐。

  那时的上学实际依然是很轻松地,虽然从没有什么减负,但课业是很轻松的,作业也少,无非是背点课文或者做几道题或者写篇作文之类。并且,与现在相比,那时的“实践活动”(确切说应该叫“勤工俭学”)多很多,尤其是农忙过后,老师会经常带我们去田地里捡拾遗漏的地瓜、花生之类,一去就是大半天,不论收获多少,那份放松的愉悦,亲近自然的惬意是最难得的体验。

  记忆里的学习是轻松惬意的,记忆里的小人书是令人痴迷的。看小人书成为70年代出生的'小孩的一大乐趣。即使被父母打骂,也要省下钱去买小人书,或者坐在街边的小摊上如痴如醉地看。记忆中,由于家境困难,能用自己的钱买本小人书是最让人欣喜若狂的事,偶尔得到一本,是一定会视若珍宝的。庆幸的是,我的邻居小姑因为继承哥哥姐姐的“财产”而拥有15本小人书的巨大财富,在我的软磨硬泡,再三保证下,终于获得了可以随时阅读的特权。于是,每隔一些时日,我都会把15本小人书从头至尾的翻看一遍,时至今日,《唐赛儿》、《浦江红霞》、《穆桂英挂帅》之类还历历在目。并且,从小人书开始,四五年级时就慢慢的读些《说岳全传》、《杨家将》、《三侠五义》、《隋唐英雄传》之类较大部头的小说,尽管都是借来的,尽管有些字还认不全,但依然不会影响阅读的痴狂和喜悦。现在想来,自己对于文学的爱好,自己的那点文学积淀大都源于此吧。毕竟那时的阅读完全出于兴趣,完全与课业、与功利无关。当然,为此,没少因为耽误了干家务而受到母亲的责罚,但阅读的快乐现在想起来都会有幸福漫溢的感觉。

  儿子从出生到现在,所拥有的专署玩具数量不菲,而我,整个童年都没有几件像样的拿得出手的玩具。回想起来,小时候最钟爱的玩具不过是些自制的沙包,打磨光滑了的石子,搜集的各式火柴盒、冰棍棒之类,当然最司空见惯的捏泥炮,砸杏核,过家家也是童年游戏里最快乐的音符。

  但今天,看着孩子们被辅导班、兴趣班填满了的童年时光,听着孩子们成熟圆润的拖着成人的腔调描绘现实和未来,我的心经常会莫名的沉重和忧伤。就像丰先生在《送阿宝出黄金时代》所说的一样,成长的代价实在太大!前些天我执教《陈太丘与友期行》,问“元方入门不顾”,元方是不是很没有礼貌。孩子们的回答出乎意料,大都认为元方没有礼貌,应该得饶人处且饶人,应该宽容大度诸如此类,听得我触目惊心。一个7岁的孩子,能有理有据的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实属不易,怎么还好苛责他?孩子原本的单纯率真,竟然在12岁的孩子身上荡然无存,不知道这是怎样的成人世界的影响才会这么巨大。

  四季的风吹来,明亮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枝叶,洒下一地的金黄。那些逝去的岁月不再重来;但童年的那些事,那些快乐,都会成为记忆里永不磨灭的珍藏,随风摇曳。我愿在童年的时光里长醉不醒,我愿在童年的回忆里快乐永久。致敬童年,你的,我的,我们的。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