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必遇各种挫折。
成长中往往少不了挫折失意带来的痛苦。有人鄙视挫折,化解痛苦,使自己的人生获得一个长足地发展。有人却没有给心灵一点快乐成长的空间,在痛苦坎坷中顾影自怜,让心长时间在苦涩中停留。更有甚者,竟然有人把打破一个鸡蛋之悔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如果这样,成长就会受到阻碍。而人生短暂,时不我待,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迅速的生活和做事。如果错过了月亮,你在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星星。在成长的过程中,随时需要我们睿智地化失败的苦痛为继续奋斗的力量和勇气。
李白怀才不遇,不想在宫廷里陪着皇上和杨贵妃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歌词,不想做一个御用文人,那不是他的理想。他的政治才华不得施展。于是他再次周游四方,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以酒会友,吟诗作赋,以驱遣失意之悲。如果他只是违心地留在宫廷供人消遣,就不会以一个光辉的形象彪炳史册、屹立于世人的面前。如果妄自菲薄、改变志节,他就不是以诗仙的身份留给我们那么多宝贵的文学遗产。
王勃尽管遭逢坎坷、壮志难酬,却并不陷于消沉失望,他达观自励,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正因为他能够化解痛苦,才使他的诗文能够引起一千多年来不甘于平庸之人的共鸣,成为千古绝唱。
鲁迅面对差点被抓、四处危机重重的`白色恐怖,没有因生存的痛苦而停止战斗,他自我解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他把痛苦化为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力量,他把痛苦看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面对当时愚昧麻木不觉悟只能充当****的看客的材料的中国民众,他有着极大的孤独心痛,但他没有被这种感觉打败而垂头丧气,而是一如既往的观察思考写作,勤奋的写作。如果他没有化解痛苦的能力,就会一味地陷入黑暗的铁屋子里,不能自拔。
梵高,把艺术看作自己的生命,但当时没有人欣赏他的作品,他穷困潦倒,比他小4岁的泰奥是一位画商,每月寄钱供梵高学画。梵高后来艺术上的成功,是与泰奥在物质上、精神上对他的帮助分不开的。他到处流浪,对最下层的苦难的劳动人民给予了极深的同情,他的许多画作就是描绘这样的人的生活。贫困的他只能靠他弟弟的接济度日,只能糊口。极端贫困没有摧毁他的天赋和对艺术的热爱,他独自****在向日葵下,思索着。他的《向日葵》等画作在他死后直至今日已经价值连城。但他由于精神****症而割下自己的耳朵以至后来开枪****。梵高生前只卖过一幅画,而且售价极低。可是今天,梵高的画却价值连城。梵高并不追求金钱,正如欧文·斯通(写梵高传记的作家)所说:“这些天文数字不会打动梵高的心,因为他对金钱是漠不关心的,他要的是了解生活,描绘生活。”他不会屈服于贫困所带来的痛苦,在他眼里,物质生活并不重要,正是对艺术给予了极大的热情,才让他觉得经济贫困无足挂齿。
苏轼,曾经因乌台诗案而入狱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才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从此,他在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状态,流落四方,辗转难安,但他一直保持乐观豪迈的作风,在赤壁的月夜怡然自得地享受“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面对挫折,他寄情于山水又逍遥于红尘,以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而名垂千古。他倘若不是乐观豁达,鄙视失意之悲,怎能获得这么大的文学成就和后人对他人格的景仰?
他们都饱经挫折而辉煌于世,就因为善于化解痛苦。我们也要有信心和能力战胜挫折,我们年轻的生命需要逐步培养化解痛苦的能力。